JDB电子·(中国)游戏官网

- 欢迎访问jdb电子股份网站!
中文版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保公示 > 新闻详情
  新闻中心 - 环保公示
潍坊jdb电子化工有限公司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12-04-08     作者:山东jdb电子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潍坊jdb电子化工有限公司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应急预案

1.1 引言

为保证企业、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重大事故发生,并且在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控制处理、实施救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适应我厂的危险废物污染环境应急预案。

本厂在编制此预案时,借鉴和参考了同类企业的相关应急预案,并且已经与相关政府部门、周边友邻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与合作,以确保本预案与各级政府的应急预案、救援行动和要求相匹配,形成一个完整的应急救援体系。

本预案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自救为主,外援为辅;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在事故救援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迅速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人员防护,组织人员撤离,再处理好现场,消除危害后果;要能够迅速正确果断、有条不紊地采取应急救援措施,全力将事故解决在初期状态,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努力将事故的损失、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应急救援预案的公布标志着我公司危险废物意外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初步建立。我们虽然制定了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但是这只是后备补救的措施,不能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当作维持重大危险源安全运行的替代措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立即整改,争取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1.1.1  建立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的主要目的和重要现实意义

应急救援预案又称应急救援计划,是针对一旦发生危险废物意外事故,为保证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救援行动,减少人员伤亡和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辩识和评估潜在的事故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装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其目的是增强我厂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发生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将对厂造成较大的危害,后果严重,影响重大,具有突发性、紧迫性的特点。如果事先没有做好充分的应急救援准备工作,就无法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有效的抢救工作。因此,在借鉴国内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危险固体废物意外安全管理条例》,结合我厂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本着“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事故应急与救援方面,我公司制定《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就是要在一旦发生事故后,通过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切实维护工厂生产安全,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不受侵害。这次我厂制定的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把事故灾害应急与减灾、防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对现有应急救援资源进行的整合,提高了应急救援的整合协调水平,增强了应急救援能力。

1.1.2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救援的运行机制

我公司突发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救援的运行机制由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分级响应机制、应急处置程序、应急资源配置、征用机制和救灾恢复体系组成。

下面说明各事故应急救援预的运行机制。

(1)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发生安全事故后,立即如实向总指挥报告事故情况。

(2)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总指挥做出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决策后,确定应急救援方案,协调各有关方面,调动应急救援队伍、物资和设备开展应急救援。

(3)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应急救援副总指挥认为安全事故可能危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时,即发出指令,动员可能受到事故危害范围的内的公众,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或者紧急撤离危险场所。

(4)分级响应机制:根据危险废物意外事故灾难的危险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故能力,实行初级影响到扩大影响的分级响应机制,强调“第一反应”。

(5)应急处置程序:是对整个应急过程的每个环节、步骤应当如何做的具体规定。包括事故报告程序、应急响应程序、决策程序、抢险救灾程序、公众动员程序、灾后恢复程序等。

(6)应急资源配置:包括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器材、设备两个方面。应急救援队伍由训练有素的专业救援队伍和培训合格的自愿人员组成。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是事故应急救援必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必须预先以配备。

(7)征用机制:一方面,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事故抢救,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对调用的物资、设备和器材要予以合理的补偿。

(8)救灾恢复体系:首先,对安全事故可能造成对基础设施、环境等的危害进行预测。其次,根据预测结果,制定应急恢复方案。最后,组织专家组对基础设施、环境等进行技术鉴定,实施应急恢复方案,保障安全事故影响区域尽快恢复正常功能。

1.1.3切实保证预案有效实施的措施

(1)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到实处。在总指挥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根据突发安全事故的性质、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分级设定和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及其指挥权限。

(2)预案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强调常抓不懈的观念,经常性做好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重点建立健全信息报告体系、科学决策体系、防火防灾体系和恢复重建体系。既突出建立应急处置的专业队伍的重要性,又强化了义务人员的 培训工作,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并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各预案对通信与信息、救援和抢救装备、物资和经费等应急救援保障也做出了明确安排,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

我们相信,随着《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预案》的公布实施,将极大地提高我公司处置突发环保事故的能力,对有效控制事故影响、减少事故损失,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于我公司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健全完善安全责任制,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也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2  企业概况

1.2.1企业简介

潍坊jdb电子化工有限公司始建于2005年,注册资本5000万元,位于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临港化工园区疏港路东侧,占地150亩。目前建成并投产的项目有年产500吨PDE、300吨三酮项目;年产1000吨异噁草松、500吨咪唑烟酸、1000吨咪唑乙烟酸项目。公司荣获潍坊市2009-2010年度环境友好企业。

1.2.2气象状况

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期。

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17.2℃

历年平均气温:12.2℃

历年平均最高气温:19.2℃

极端最高气温:40.7℃

历年平均最低气温:7.7℃

极端最低气温:-21.4℃

降雨:  

历年平均降雨量:646~677mm

湿度:

历年平均空气湿度:67.5%

风向风力:

夏季主要风向为:东南风

冬季主要风向为:北风

历年平均风速:3.5米/秒

最大风速:20米/秒

霜冻:

历年平均冰冻期52天

土壤最大冻土深度50cm

降雪:

最大积雪深度20cm

气压:

年平均气压100.99kPa

风压:

基本风压0.4 kPa

1.3  名词术语及引用文件

1.3.1  名词术语

(1)危险废物

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废物特性的废物

(2)危险废物意外事故

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废物意外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3)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险和防止事故危险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4)重大危险源

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5)危险目标

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固体废物意外所在场所或设施。

(6)预案

指根据预测危险源、危险目标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危险源的具体条件,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救援行动。

(7)分类

指对因危险废物种类不同或同一种危险废物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发生危险废物意外事故而划分的类别。

(8)分级

指对同一类别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危害程度划分的级别。

1.3.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在本文引用而成为本预案的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 

《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办法》 

《排放污染物申请登记管理规定》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试行)》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剧毒化学品目录》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GB1648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制标准》(GB18599)

《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20)

二、危险废物及其存贮基本情况

2.1  危险废物的产生种类、处置方式

潍坊jdb电子化工有限公司在生产活动中最终产生的危险废物主要有:

(1)生产过程中废高分子聚合物、废矿物油、废活性炭、污水处理站污泥等,主要形态为:粉状、液体、膏状。该部分危险废物由配套的焚烧炉单独进行焚烧处理,形态为固体,焚烧后送青岛新天地固体废物综合处置有限公司进行处置。

(2)焚烧炉年产生飞灰1.5吨,形态为粉末状,送青岛新天地固体废物综合处置有限公司进行处置。

2.2风险源

2.2.1产污环节

潍坊jdb电子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产污环节主要集中在异噁草松车间、咪唑烟酸车间、三酮车间、PDE车间、咪唑乙烟酸车间、环保车间和冷冻站。

2.2.2暂存环节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为含甲苯、苯、二氯乙烷等的废物,集中处置前暂时集中贮存在危废暂存库中。

2.3 危险废物存贮、理化性质和危害及相应应急措施

(1)车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馏残渣等

产生的固体废物为含甲苯、苯、二氯乙烷等的废物,焚烧前集中存贮在固定存放点危废暂存库。集中送焚烧炉进行焚烧处置。

a 、理化性质:

蒸馏残渣为液体,含有少量固体残渣,有刺激性气味,易燃烧。

 b 、泄漏处理:切断火源。戴好防毒面具,穿好一般消防防护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 

c、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干粉、砂土

(2)焚烧炉产生的残渣和飞灰

产生的固体废物为含甲苯、苯、二氯乙烷等的废物,集中存贮在固定存放点危废暂存库。集中送青岛新天地固体废物综合处置有限公司处置。

a 、理化性质:

焚烧后的残渣有机物较少,多数为固体废盐,物理形态为固体粉状物,颜色呈黑色。

B、泄漏处理:

 焚烧后的残渣为固体粉末,不易泄漏,一旦发生泄漏,立即采用消防沙进行堵漏处理。

c、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 :干粉、砂土

3.3  组织机构职责

3.3.1  总指挥职责

(1)负责全公司的外协工作;

(2)负责组织应急救援小组根据现场研究救援方案;

(3)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搞好事故的调查工作;

(4)定期开展事故救援的研究工作;

(5)向各救援发布救援指令;

(6)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7)负责危险废物意外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向上级及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发出救援请求;

(8)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3.3.2  副总指挥主要职责

(1)协助总指挥指挥工作;

(2)总指挥不在时代表总指挥行使职责;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6)及时向总指挥通报事故发展趋势和现场救援情况;

(7)明确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分工、职责;

(8)组建应急队伍、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9)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3.3.3  各救援小组主要职责

(1)通信警戒组职责:

a、及时正确报警、接警;

b、负责布置隔离区的安全警戒线,保证现场井然有序;

c、负责配合现场总指挥向各小组传达救援指令和横向联络;

d、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及厂区道路畅通;

e、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协助疏散人员;

f、负责清点离开事故区域的人数,并进行登记;

g、按照副总指挥要求负责与社会、周边单位各救援机构联络;

h、保护事故现场物证、数据。

(2)抢救灭火组职责:

a、负责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

b、负责事故状态下的现场抢修抢险作业;

c、负责泄露物的现场清洗消毒处理;

d、做好自救、互救工作,协助疏散抢救受伤人员等;

e、恢复生产的检修作业。

(3) 救护疏散组职责

a、负责现场及周围人员的抢救、撤离、疏散和物资器材转移工作;

b、负责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

c、做好自救工作,组织现场抢救受伤受害人员,进行防化防毒处理,安全转移伤员。

(4) 后勤保障组职责

a、负责事故现场所需灭火器材装备及其他抢救物资的供给;

b、供应劳动保护用品、应急救援用具;

c、供应救援人员的后勤饮食等生活必需品。

(5) 事故处理组职责

a、协助医疗部门组织伤员的医疗救治;

b、负责伤亡人员的抚恤、安置及其家属的安抚、接待;

c、事故处理组召开事故现场会和分析会,尽快查明事故原因;

d、事故处理应该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未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特别是以下人员要严肃处理:

a-1、对工作不负责任,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纪律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b-2、已经列入安全技术整改措施的项目不按期实施,不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c-3、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经过劝阻不听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e、事故发生后,由事故责任部门、当事人将事故原因、经过、主要责任人、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按照程序先上报事故处理组,安全部门提出事故处理意见、防范措施和建议,经厂部事故处理组同意后执行并落实整改方案。

(6)要求

a、各应急救援小组及时向副总指挥请示救援工作,汇报现场情况和事故发展趋向。

B、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同时要相互联络,及时通报救援工作情况,相互之间配合协调好。

四、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4.1  24小时有效的报警机制

报警的首要任务是让企业内部人员知道发生紧急情况。其目的有两个:动员应急救援人员和提醒其他无关人员采取防护措施、撤离。

加强日常巡检维护,确保运行良好。在各处设立报警电话点,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保安队人员轮流值班巡查,一旦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汇报。

4.2  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信联络设施

(1)发生事故或灾情,救援信号主要使用电话报警联络。

(2)公司应急电话:5302679              

(3)对外报警:火警119、急救120

(4)危险区边界警戒线为黄色、救护车鸣笛。

4.3  运输危险废物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及与本单位、托运方联系的方式、方法。

运输危险废物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及与本单位、托运方联系的方式、方法主要是电话联系。出现问题首先与本单位联系。联系电话:(1)袁经理 13964605325 

(2) 国家应急电话  96123

五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5.1  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规定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危险固体废物意外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固体废物意外性质及危害程度;

(3)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消毒等措施;

(4)对危险固体废物意外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5.2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分区域处置措施

(1)事故危险区(0~500米)。危险区即事故附近地域。此处毒物浓度指标高、地面染毒,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危险的特点是人员中毒,伴随建筑物设施及设备损坏,还可能发生人员复合伤害。事故危险区的救援人员需要全护,并佩戴隔绝式面具。该区域主要是本公司的厂区。救援工作主要是:切断事故源,立即抢救中毒伤员,保护和转移其他危险品,消毒渗漏液态毒物,进行局部的空间消毒,封闭现场等。

(2)事故染毒区(500~1500米)。该区域空气染毒严重,作用时间长,可能发生植物枯萎、物品被腐蚀等现象。该区域主要是周围的厂区及居民受到影响,救援工作主要是:组织居民紧急疏散转移,指导防护,监测毒区边界,控制交通,组织排除滞留毒气。该区主要是空气染毒,救援人员一般只需使用过滤式放毒面具即可。

(3)事故影响区(1500~3000米)。该区有小剂量危害。救援工作重点是:及时组织群众进行个人防护,接受伤员,安排撤离人员的生活,对群众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以解除群众的精神压力,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

5.3 事故类别及处置措施

本厂生产过程中产生部分危险废物,而且大多以固态存在,因此可能发生危险废物意外泄露事故,进而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

防止发生泄露、外溢等事故的有效手段,首先是对操作工进行培训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按照放料要求检查存贮,避免出现错误导致泄露事故。

5.3.1发生危险废物意外泄露、火灾、爆炸等特大事故紧急处置方法

当发生危险废物意外泄露、火灾、爆炸事故时,应该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a、各小组在事故发生后应根据接到的通知迅速到公司门前集合,然后由总指挥统一调度。进行环保事故的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的救援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b、安全警戒组立即根据事故影响的范围确定安全警戒线;对发生事故区域外的危险废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转移或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并对厂区的人员按安全警戒组规定的路线进行疏散;医疗组人员应立即准备好医疗物资,用来准备治疗受伤人员;后勤保障组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抢救、救护、疏散所需的物资的供应。

c、救援组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发生危险废物引起意外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周围物品物是否有毒等。正确选择最合适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d、对有可能会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e、事故扑救后,善后处理组仍然要派人员监护现场、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六 紧急疏散和撤离

一旦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观察厂区最高点风向标的风向后,进行无关人员及物资的转移和疏散。

6.1 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副总指挥根据事故性质、发展趋势、危害性和扩散范围进行预测,通过电话等有效通讯方式做出撤离报警。撤离报警发出后,通信警戒组人员将生产区大门敞开,指挥厂区人员和车辆单向离开,并且禁止非救援车辆、人员再次进入,同时立即对进入生产区进行救援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有序安排进入生产区。

发生事故,事故所在地的生产车间区域为事故中心区域,整个生产区为事故波及区域。非抢险人员撤离到事故中心区和事故波及区外后,由通信警戒组指派专人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通信警戒组指定人员对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数量登记后才可进入生产区。

在撤离警报发出后,所有员工按照要求妥善关闭正在运行的设备,按照“疏散示意图”到指定的地点:副总指挥门前集中。发现有人员受伤时,应该先判断周围环境的安全性再进行救助。到指定的地点集中后,由通信警戒组授权人员统计到人数,并且及时向副总指挥报告,以便了解是否有人滞留在危险区域内。

6.2 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非事故现场人员包括非现场救援人员、周边区域单位员工及居民。在先向副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后,根据事故发展的趋向和性质,由副总指挥决定是否通知周边单位人员进行疏散。疏散路线按照“疏散示意图”再根据气候、风向等决定疏散到安全地点。先撤退事故染毒区群众,后撤离事故影响区群众。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优先撤退,年轻力壮后撤退。

6.3 救援人员在撤离前、后的报告

各小组发现现场出现异常情况下要立即汇报副总指挥,副总指挥视情况通知各小组事故现场救援人员在相互联系协调好,妥善安排好现场情况后,向副总指挥汇报现场情况和下一步准备撤离后,按照指示正确的方法、方位紧急撤离。撤离前清点本组人数,撤离后到指定地点。

通信警戒组人员指示正确的撤离方向后最后一道撤离现场。各救援小组到达指定集中地点后,再次清点本小组人数无误后,立即向副总指挥详细汇报事故情况,以便准确判断事故情况。

6.4 周边区域的单位、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应急救援的程序,立即电话通知周边区域的单位,视事故情况的大小做好疏散。一是采用上门通知;二是电话通报;三是采用高音喇叭通知,讲明事故的危害,并说明撤离到具体的地点和位置。

七 危险区的隔离、警戒

7.1 事故现场隔离的划分方式、方法

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发生后,由通信警戒组负责设立隔离警戒区。

事故中心隔离区标志为黄黑相间的警戒标志条。设立于主要道路附近的中心区域警戒线应派人员值守,提醒各类人员注意。并且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为疏散人员指明安全撤离方向、地点。并且注意相互间的联络,确保安全。

因为本地区为东南季风区,因此原则上规定生产区东、南面为安全区域。具体风向变化时按照副总指挥指定的安全区域转移。

7.2 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法

事故发生后,通信警戒组人员将生产区大门开到最大,指挥厂内人员和车辆单向离开,并且禁止非救援车辆、人员再次进入,同时立即对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有序安排进入生产区。

事故外围波及区和受影响区的通信组警戒人员及时对道路进行管制,对人员车辆进行疏导,一律只准单向离开。严禁人员、车辆在事故外围逗留。

八 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8.1 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1)检测范围、对象

应急防护范围的划定:以公司为圆心,事故发生时下风向为主轴600扇形区。

应急监测对象:监测对象为污染发生区域及扩散区域内的空气。

布点方式与范围:监测主要是针对有毒气体的泄露,根据当地的风力,风向及有毒气体特性决定,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监测区域还需扩大。

(2)快速监测

A、检测人员接到事故通报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实施快速监测,及时将监测结果报告副总指挥,快测快报,必要时,可以采取先口头报告,后书面报告的形式。

B、副总指挥依据快速监测的结果,结合事故初步调查评估的结论,确定进一步行动布置以及是否启动精确监测程度。

(3)精确监测

A、精确监测程序一旦启动,化验室暂停一切例行工作,立即着手采样准备,实验分析,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实施监测、报告结果。

B、根据现场情况和监测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可能被污染的人数、范围,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措施。

C、事故得到控制,紧急情况解除后,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立即进入现场,配合消防、卫生等部门指导相关人员清除泄露现场遗留危险物资,同时检测核实没有隐患、空气环境质量达标后,通知被疏散群众返回,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

(4)检测人员的防护和监护措施

A、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发生后,副总指挥根据事故性质、发展趋势,联系当地环保、卫生监督等部门来厂协助进行现场检测。

B、检测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好防护用具,进行事故波及区登记。检测人员不得单独行动,须2-3人一起进行检测。必须相互间能够联络、监护。可能发生更大事故时立即撤离检测区域。

8.2 现场实施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1)检测结果应该立即由通信警戒人员汇总汇报到副总指挥,副总指挥视提供的数据进行安排调节救援活动。

(2)现场实施监测时的浓度,在正常标准时,汇报后按上述正常程序操作;在检测人员预测事故有异常、可能发生更大事故时,应迅速通知在场人员撤离,并报告总指挥。副总指挥应该立即通知各救援小组妥善处置后按照指示方向、方位撤离。

8.3 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队伍的调度由总指挥统一调度。如果总指挥不在,则由副总指挥统一调度。

8.4 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副总指挥在接到救援小组及检测、监控人员的事故异常、可能扩大的报告后汇报总指挥,总指挥根据实际情况与副总指挥成员商议有效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然后迅速实施。

8.5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持续改进

 这一过程必须是在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基础上,演练结束后,副总指挥主要负责人或者组织指挥者应当组织评审,组织评审实际上也是一次再学习和全面提高的过程。对于组织指挥者,通过评审可以发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存在的战略和战术上的缺陷,并可以从中找到改进的措施,及时优化和修订,使应急预案始终处于编写一学习一演练一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状态,不断消除薄弱环节,从而使应急体系和应急预案的水平稳步提高。

8.6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如发现事故有扩大的可能性,应急救援人员必须立即从现场撤离,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进行汇报,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实施应急措施。
九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治疗

牢记意外事故医学救援的规则:首先处理最危急的症状与体征:呼吸停止、眼烧伤、皮肤接触、休克。遇到急性化学中毒病人也往往不知所措,误诊误治率较高。解决上述矛盾的最佳方案就是在危险废物意外中毒急救的基本原则中增加一条危险废物的求助信息援助,那就是:

(1)抢救最危急的生命体征;

(2)处理眼和皮肤污染;

(3)查明化学物质的毒性;

(4)特殊处理或对症处理。

受伤人员的救治的原则,具体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脱离危险区;第二步现场迅速、正确施救;第三步送医院治疗。

十 现场保护与现场消防

10.1 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1)根据危险废物的扩散情况或火灾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事故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的主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2)事故中心警戒区域边界上设立明显的黄黑警戒标志,并且派通信警戒组人员专人值守。

(3)除消防人员、应急救援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禁止进入各级警戒区域内。

(4)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撤离现场,并且将相近的危险固体废物疏散到安全地点,以免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如果事故物质有毒时,警戒人员需要正确穿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取简单有效的防护措施、自身保护和相互监护措施。

(6)在公司高层建筑物上设立风向标,发生事故时人员向上风向转移,要有通信警戒组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指定安全区域,在疏散线路上设置疏散方向标志并设专人指明方向。

(7)各类人员不可在低洼处停留。

(8)要问清楚事故区及相邻区是否还有危险废物,可转移的组织人员转移,不可转移的视事故性质及采取必要相应的防护措施,最后要问清楚事故区是否还有其他人员滞留。

(9)各小组发现现场出现异常情况下要立即汇报副总指挥,副总指挥视情况通知各小组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相互联系协调好,按照正确的方法、指定的方位紧急撤离,撤离前清点本组人数。

(10)通信警戒组人员指示正确的撤离方向后一道撤离现场,撤离前清点本组人数。

(11)非紧急撤离情况下,通信警戒组人员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控制事故扩大及疏散人员等原因,需要移动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10.2 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

(1)危险废物意外事故现场的洗消工作负责人应该由抢救灭火组组长担任,在事故抢救工作完成后进行洗消工作。洗消作业是消除化学灾害事故污染最有效的方法。

(2)洗消主要包括对人员的洗消和对事故现场及染毒设备的洗消。洗消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大量的清洁热水,通过特殊的洗消设备对人员和设备进行喷淋和冲洗。

(3)在清水无法达到实施洗消的效果时,必须用洗消药剂均混后的水进行洗消。洗消按照接待检查、除污更衣、喷淋洗消、检测更衣、转送医院的程序进行洗消作业。

(4)现场洗消应该及时,防止对人体或设施继续产生危害。对有可能对人与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要予以清除,防止对人二次危害。             

10.3 事故现场的清理

(1)事故处置工作完成以后,要及时搞好现场清理,消除危险后果,组织收整器材、洗消受污染的车辆和设备,填写事故现场记录,做好撤离现场的准备。

(2)对有毒化学事故中外逸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与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要予以清除,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

(3)及时组织人员收整器材。对在染毒区使用过的质检仪器,空气呼吸器、照明器材等不能用水洗消的器材,应擦试干净后装车。对抽吸泵、防护服装、洗消帐篷、警戒标志以及流进洗消污水的管线设备等进行集中,进行反复清洗,直至检测合格后才能装车。所有设备装车后要对车辆进行一次洗消后才能撤离现场。

(4)做好事故现场的处置情况记录,统计参战力量,画出现力量部署图,为搞好战评总结积累资料。

十一   应急救援保障

11.1 内部保障

11.1.1 应急救援人员

应急救援副总指挥负责人为我公司的管理人员,有多年的化工管理经验,并且经过安全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任职,对各类化工物质、设备、各种危险废物的性质均很了解,有较好的基础。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分别是生产部、技术部、环保部和财务部负责人组成,均经过各类安全生产等培训,有较好的管理经验和实际操作经验,并且经过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学习,可以胜任副总指挥安排的各项和各小组工作。

各小组组成人员特别是抢险灭火组人员都是从生产现场一线的班组长和工人技术骨干中经过筛选而来的,多数经过压力容器或锅炉、危险品操作等特种作业培训,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应变能力,再经过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学习,可以担任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1.1.2 资料的存放和保管

本预案及其他工艺、技术、安全文件资料由技术部门发放到各个科室、部门进行学习、了解,工艺流程图、厂区平面图、周邻区域位置图、气象资料、互救信息、及本预案并在安全技术部门资料室存有备份文件,一旦发生事故可以立即调阅。

11.1.3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

(1)各类灭火器材,分布在各车间、部门明显处;

(2)定点消防器材(水带、水枪、消防栓等),分布在各车间;

(3)黄沙箱,存放于相应有针对性需要的部位;

(4)铁锨,放置于仓库;

(5)警戒标志类物品,存放于相应需要的部位的应急箱内;

(6)运送物资的板车2-3辆,分布在各车间;

(7)应急防护用具、应急工具,存放于相应需要的部位的应急箱内;

(8)应急医疗药品、消毒液、洗眼液等,适量存放于相应需要的部位。

各类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和药品、药剂做到常备、有效,平时对这类器材物资进行定期检查、维护、测试,确保随时可以有效地使用。同时,这类器材、物资包括各种个体防护用具,仓库还应该多准备一些,以备急。

11.1.4 保障制度

(1)岗位安全职责

(2)安全值班制度

(3)应急救援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4)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

(5)应急救援队伍演练制度

   详细内容见后

11.2 外部救援

11.2.1 友邻单位互助的方式

与友邻单位的应急救援主管人员在平时应该多接触了解,能够相互知道对方的主要危险源物质名称、物化性质、应急处理措施等。同时,将各单位的联系方式、电话号码等登记在册,发生事故可以及时联络,友邻单位出动应急救援队伍相互帮助。

11.2.2 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

在发生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重、特大事故情况下,在友邻单位的应急救援也无明显效果时,在通报事故发展情况的同时,立即请求县、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帮助协调应急救援力量支援,控制事态发展,避免事故扩大。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电话见后附件。

十二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响应、启动条件

12.1 本预案的启动条件

(1)依据危险废物意外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和从业人员的估测结果,可能发生以下任一情况的,可以启动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①危险废物溢出

A危险废物溢出导致易燃液体或气体泄漏,可能造成火灾或气体爆炸。

B危险废物溢出导致有毒液体或气体泄漏。

C危险废物溢出不能控制在厂区内,导致厂区外土壤污染或者水体污染。

②火灾

A火灾导致有毒烟气产生活泄漏;

B火灾蔓延,可能导致其他区域起火或导致热引发的爆炸;

C火灾蔓延到厂区外;

D使用水或化学灭火剂可能产生被污染的水流。

③爆炸

A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因产生爆炸碎片或冲击波导致安全风险;

B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引燃厂区内的其他危险废物;

C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导致有毒材料的泄漏

D已经发生爆炸。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贮藏、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各个环节可能导致引发的火灾、爆炸、泄露等事故进行不利情况下的辨识和分析,识别发生概率大、危害后果严重的事故和环节,作为应急预案关注的重点。

2)总指挥应该根据事故地点、物料性质、事态发展等决定应急救援形式或是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宣布进入事故紧急状态。

因本公司范围较小,而危险废物意外事故扩散面大,因此,任何危险目标、重大危险发生严重意外事故的,全公司设备立即予以停止运行,关闭各类放料阀,做好可靠的防护。其他无关人员立即撤出生产区,救援人员全力参与事故救援工作。

12.2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升级

依据危险废物意外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应急救援预案升级的启动条件。

如果是本厂能够控制的情况,则启动本厂应急救援预案,按照相应的事故类别立即发布救援命令,通知要求各救援队伍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部位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的程序和要求开始救援工作。

如果是重大事故或灾难性危险废物意外事故,以及依靠本厂能力不能控制或不能及时消除事故后果的化学事故,在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的同时,应该立即汇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及时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友邻单位和社会支援,将救援升级,以便尽快控制事故发展。

总指挥在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后,应该立即与公安、消防、环保、医疗、卫生监督部门取得联系,要求进行支援、现场检测和救援准备,为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

十三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终止程序

13.1 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根据检测部门测得的大气中有毒气体含量数据,已确认对人体无害,现场事故抢修已经完成,经消防抢修现场检查报告,已无有毒气体和其他危险品外泄。在事故后期,由每个救援小组组长向副总指挥汇报工作结束,人员疏散撤离、伤员现场急救后送医院、现场抢险和堵漏、灭火、洗消处理完毕,集中到安全区域后,全体人员经通信警戒组授权人员点名,必须确认人数无误。人数不对要立即问清情况,查明所属部门、去向,开展寻找工作,直到找到为止、人数确认。

13.2 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人员事故危险已经解除

最后,总指挥发布命令宣布结束事故紧急状态,终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本单位部门、周边友邻单位及相关人员事故危险已经解除。

同时,成立恢复生产小组,负责人由抢险灭火组组长担任,进行全面有序的维修工作,争取及早恢复生产。

十四 应急预案培训计划

培训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授课、组织参观、进行危险品安全知识竞赛、职工间相互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平时可以利用会议、橱窗、公司报纸、广播、电视、宣传小册子、标语、图片等方式,以加强、加深印象。

培训主要的两种途径为:一是职工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应包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学习,使相关人员必须清楚自己在事故应急救援中的角色和应尽的职责。使广大员工能够熟悉整个程序并且掌握其要领。

应急救援的培训是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救援的重点,对各类人员教育培训后,才能了解事故的性质、危害、自救互救方法、处理方法等。

14.1 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教育在控制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危害中起着关键、重要的作用。培训主要以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重大危险源系统知识,应急救援专业技术、个体急救、事故调查、评估和预案内容及程序为主。每年培训课时不少于48小时。

通过培训,让应急救援人员能够了解预案内容和程序,了解所接触危险废物意外燃爆危害、健康危害、环境危害,应熟悉应急救援计划、了解生产工艺、掌握重点危险部位的设备布置及仪表、电气等配置情况,并且充分掌握各类物料的物化性质、应急处理方法、掌握自救、互救措施,掌握个体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维护保养,掌握特种设备和材料的消防、急救、泄露控制和设备的应急使用等。

14.2 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

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主要以预案内容和程序、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防火、防爆、防毒知识,自我个体防护知识及应用和自救、互救技术为主。每年培训课时不少于24小时。

14.3 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以会议、橱窗、板报、广播、电视、宣传小册子、标语、图片等方式,向周边群众广泛开展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救能力,提前为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心理准备,为今后配合厂家共同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疏散工作做好准备。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见下一页。

十五  应急救援演练计划

15.1 演练目的

(1)保证本预案的实用性、有效性、可行性和符合实际情况的程度,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要做到用得上,救得下,通过演练一方面可以检查副总指挥的应急能力,通过演练来验证应急救援预案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2)各应急救援队伍应付可能发生各种紧急情况的适应性;

(3)各职能小组之间相互支援和协调程度;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修订预案提供第一手的实际资料。

(4)演练主要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A、在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够运作;

B、人员是否能够安全撤离;

C、各应急救援小组能否及时参加事故抢救;

D、能否有效地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

培训对象

培训内容

培训时间

企业法人和管理人员

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各类标准、职业危害识别、安全教育、检查、制定预案内容和安全报告、事故调查分析方法

每年两个工作日

安全和应急救援人员

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重大危险源控制、应急救援预案内容、程序、专业技术、事故调查和评估

每年两个工作日

一般操作人员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防火、防爆、防毒知识、个体防护知识和应用、自救互救技术

每年一个工作日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持续改进。

这一过程必须是在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基础上,演练结束后,副总指挥主要负责人或者组织指挥者应当组织评审,组织评审实际上也是一次再学习和全面提高的过程。对于组织指挥者,通过评审可以发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存在的战略和战术上的缺陷,并可以从中找到改进的措施,及时优化和修订,使应急预案始终处于编写一学习、一演练、一持续改进的良好循环状态,不断消除薄弱环节,从而使应急体系和应急预案的水平稳步提高。

15.2 演练准备

(1)各部门应针对不同的物料,配备有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数量要求能满足关键岗位人员的应急使用需求,并放置在明显位置。

(2)仓库要备有足够备用滤毒罐、防护设施和其他辅助个体防护用品。

(3)操作人员要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各种有害物资通过皮肤、呼吸等进入体内。

(4)各部门应针对不同的物料,配备有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数量要求能够满足各类物料应急使用的需要,并放置在相应明显的位置。

(5)演练前必须组织参战人员先熟悉应急救援预案内容,按照分工对应急救援预案作好摘要、记录,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6)演练前进行实地查看,熟悉重大危险源所在地形、通道、水源、建筑以及附近相应的应急器材、设施。

15.3  演练范围

 定期组织各应急救援队伍和全体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演习,以提高救援能力,每年至少一次。

演习后进行总结,发现预案中有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通过渠道修改应急救援预案。

15.4  演练组织

(1)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由副总指挥负责总调度,副总指挥负责演练的实施,各组织机构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原定方案执行。

(2)在演练前对各级各类人员必须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先熟悉自己的分工,熟悉演练内容,熟悉地形、通道、水源、建筑、应急器材、设施等,确保演练的安全。

(3)演练可以邀请政府、安监部门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友邻单位等作为观察员监督整个演练过程。

(4)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且存在大量有毒危险废物意外泄露的模拟演练。

主要演习专业救援队伍防护器材使用,火灾控制,现场环境状况测定,周围容器的隔热降温保护,受伤人员的搜救和现场急救救援,人员疏散、撤离及安全警戒区的设立等。

(5)同时发生火灾、爆炸、有毒危险废物意外大量泄露事故的模拟演习。

(6)主要演习专业救援队伍防护器材的使用,点火源的控制,现场环境状况的测定,泄露区域防爆隔爆保护,泄露点堵漏,中毒人员的搜救和现场急救救援,人员疏散、撤离及安全警戒区的设立等。

(7)模拟演习必须与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一起演习,演习前要制定周密的演习计划和程序,检查演习所需的器材、工具,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对参与演习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十六  保障制度

16.1应急救援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为了宣传普及事故应急救援的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的自防自救能力和开展经常性的事故安全教育,特制订本培训制度。

(1)重大危险源所在部门对每名员工至少每年进行不少于48小时的安全应急培训。使全体员工会报火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使用应急救援器材、组织人员疏散和扑救火灾等基本应急知识和常识。

(2)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事故应急培训及熟悉所接触物料性质,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通过培训,让应急救援人员能够了解预案内容和程序,了解所接触危险废物意外的爆炸危害、健康危害、环境危害,并且充分掌握各类物料的物质,应急处理方法,熟悉报警号码、程序,掌握自救、互救措施,掌握个体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维护保养,掌握特种设备和材料的消防、急救、泄露控制和设备的应急使用等。

16.2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

(1)各类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和药品、药剂做到常备、有效。

(2)平时对这类器材物资进行定期检查、维护、测试,确保随时可以有效地使用。一般为每月检查维护一次。

(3)仓库还应该相应多准备一些应急救援器材、物资包括各种个体防护用具,以备急用。

(4)每月对分布于各车间、部门的各类应急救援设施、装备进行一次检查。

(5)每月对应急救援的资料更新、通信系统、设备照明、运输车辆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到常备不懈,有备无患。

16.3应急预案、救援队伍演练制度

演练主要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够运作;

(2)人员是否能够安全撤离;

(3)各应急救援小组能否及时参加事故抢救;

(4)能否有效地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5)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由副总指挥负责总调度,副总指挥负责演练的实施,各组织机构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原定方案执行。

(6)在演练前对各级各类人员必须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先熟悉自己的分工,熟悉演习内容,熟悉地形、通道、水源、建筑、应急器材、设施等,确保演练的安全。

, EIGHT: 150%; 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 class=p0>(9)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3.3.3  各救援小组主要职责

(1)通信警戒组职责:

a、及时正确报警、接警;

b、负责布置隔离区的安全警戒线,保证现场井然有序;

c、负责配合现场总指挥向各小组传达救援指令和横向联络;

d、必要时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及厂区道路畅通;

e、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协助疏散人员;

f、负责清点离开事故区域的人数,并进行登记;

g、按照副总指挥要求负责与社会、周边单位各救援机构联络;

h、保护事故现场物证、数据。

(2)抢救灭火组职责:

a、负责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

b、负责事故状态下的现场抢修抢险作业;

c、负责泄露物的现场清洗消毒处理;

d、做好自救、互救工作,协助疏散抢救受伤人员等;

e、恢复生产的检修作业。

(3) 救护疏散组职责

a、负责现场及周围人员的抢救、撤离、疏散和物资器材转移工作;

b、负责组织救护车辆及医务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

c、做好自救工作,组织现场抢救受伤受害人员,进行防化防毒处理,安全转移伤员。

(4) 后勤保障组职责

a、负责事故现场所需灭火器材装备及其他抢救物资的供给;

b、供应劳动保护用品、应急救援用具;

c、供应救援人员的后勤饮食等生活必需品。

(5) 事故处理组职责

a、协助医疗部门组织伤员的医疗救治;

b、负责伤亡人员的抚恤、安置及其家属的安抚、接待;

c、事故处理组召开事故现场会和分析会,尽快查明事故原因;

d、事故处理应该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教育不放过;未落实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特别是以下人员要严肃处理:

a-1、对工作不负责任,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违反纪律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b-2、已经列入安全技术整改措施的项目不按期实施,不采取应急措施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c-3、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经过劝阻不听而造成事故的主要责任者。

e、事故发生后,由事故责任部门、当事人将事故原因、经过、主要责任人、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情况按照程序先上报事故处理组,安全部门提出事故处理意见、防范措施和建议,经厂部事故处理组同意后执行并落实整改方案。

(6)要求

a、各应急救援小组及时向副总指挥请示救援工作,汇报现场情况和事故发展趋向。

B、各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同时要相互联络,及时通报救援工作情况,相互之间配合协调好。

四、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4.1  24小时有效的报警机制

报警的首要任务是让企业内部人员知道发生紧急情况。其目的有两个:动员应急救援人员和提醒其他无关人员采取防护措施、撤离。

加强日常巡检维护,确保运行良好。在各处设立报警电话点,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保安队人员轮流值班巡查,一旦发现情况及时处理汇报。

4.2  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信联络设施

(1)发生事故或灾情,救援信号主要使用电话报警联络。

(2)公司应急电话:5302679              

(3)对外报警:火警119、急救120

(4)危险区边界警戒线为黄色、救护车鸣笛。

4.3  运输危险废物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及与本单位、托运方联系的方式、方法。

运输危险废物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及与本单位、托运方联系的方式、方法主要是电话联系。出现问题首先与本单位联系。联系电话:(1)袁经理 13964605325 

(2) 国家应急电话  96123

五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5.1  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规定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2)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危险固体废物意外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固体废物意外性质及危害程度;

(3)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消毒等措施;

(4)对危险固体废物意外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5.2 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分区域处置措施

(1)事故危险区(0~500米)。危险区即事故附近地域。此处毒物浓度指标高、地面染毒,并伴有爆炸、火灾发生。危险的特点是人员中毒,伴随建筑物设施及设备损坏,还可能发生人员复合伤害。事故危险区的救援人员需要全护,并佩戴隔绝式面具。该区域主要是本公司的厂区。救援工作主要是:切断事故源,立即抢救中毒伤员,保护和转移其他危险品,消毒渗漏液态毒物,进行局部的空间消毒,封闭现场等。

(2)事故染毒区(500~1500米)。该区域空气染毒严重,作用时间长,可能发生植物枯萎、物品被腐蚀等现象。该区域主要是周围的厂区及居民受到影响,救援工作主要是:组织居民紧急疏散转移,指导防护,监测毒区边界,控制交通,组织排除滞留毒气。该区主要是空气染毒,救援人员一般只需使用过滤式放毒面具即可。

(3)事故影响区(1500~3000米)。该区有小剂量危害。救援工作重点是:及时组织群众进行个人防护,接受伤员,安排撤离人员的生活,对群众进行有关知识的宣传,以解除群众的精神压力,稳定群众的思想情绪。

5.3 事故类别及处置措施

本厂生产过程中产生部分危险废物,而且大多以固态存在,因此可能发生危险废物意外泄露事故,进而引起火灾、爆炸、中毒等。

防止发生泄露、外溢等事故的有效手段,首先是对操作工进行培训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按照放料要求检查存贮,避免出现错误导致泄露事故。

5.3.1发生危险废物意外泄露、火灾、爆炸等特大事故紧急处置方法

当发生危险废物意外泄露、火灾、爆炸事故时,应该采取以下应急救援措施:

a、各小组在事故发生后应根据接到的通知迅速到公司门前集合,然后由总指挥统一调度。进行环保事故的火情侦察、火灾扑救、火场疏散的救援人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护面具,穿戴专用防护服等。

b、安全警戒组立即根据事故影响的范围确定安全警戒线;对发生事故区域外的危险废物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转移或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并对厂区的人员按安全警戒组规定的路线进行疏散;医疗组人员应立即准备好医疗物资,用来准备治疗受伤人员;后勤保障组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抢救、救护、疏散所需的物资的供应。

c、救援组人员应占领上风或侧风阵地。先控制,后消灭。针对发生危险废物引起意外火灾的火势发展蔓延;重点突破、排除险情;分割包围、速战速决的灭火战术。应迅速查明燃烧范围、燃烧物品及周围物品物是否有毒等。正确选择最合适的灭火剂和灭火方法。火势较大时,应先堵截火势蔓延,控制燃烧范围,然后逐步扑灭火势。

d、对有可能会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撤退信号应格外醒目,能使现场所有人员都能看到或听到,并应经常演练)。

e、事故扑救后,善后处理组仍然要派人员监护现场、保护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调查火灾原因,核定火灾损失,查明火灾责任,未经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六 紧急疏散和撤离

一旦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观察厂区最高点风向标的风向后,进行无关人员及物资的转移和疏散。

6.1 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副总指挥根据事故性质、发展趋势、危害性和扩散范围进行预测,通过电话等有效通讯方式做出撤离报警。撤离报警发出后,通信警戒组人员将生产区大门敞开,指挥厂区人员和车辆单向离开,并且禁止非救援车辆、人员再次进入,同时立即对进入生产区进行救援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有序安排进入生产区。

发生事故,事故所在地的生产车间区域为事故中心区域,整个生产区为事故波及区域。非抢险人员撤离到事故中心区和事故波及区外后,由通信警戒组指派专人清点人数并进行登记。通信警戒组指定人员对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数量登记后才可进入生产区。

在撤离警报发出后,所有员工按照要求妥善关闭正在运行的设备,按照“疏散示意图”到指定的地点:副总指挥门前集中。发现有人员受伤时,应该先判断周围环境的安全性再进行救助。到指定的地点集中后,由通信警戒组授权人员统计到人数,并且及时向副总指挥报告,以便了解是否有人滞留在危险区域内。

6.2 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非事故现场人员包括非现场救援人员、周边区域单位员工及居民。在先向副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后,根据事故发展的趋向和性质,由副总指挥决定是否通知周边单位人员进行疏散。疏散路线按照“疏散示意图”再根据气候、风向等决定疏散到安全地点。先撤退事故染毒区群众,后撤离事故影响区群众。老弱病残、妇女儿童优先撤退,年轻力壮后撤退。

6.3 救援人员在撤离前、后的报告

各小组发现现场出现异常情况下要立即汇报副总指挥,副总指挥视情况通知各小组事故现场救援人员在相互联系协调好,妥善安排好现场情况后,向副总指挥汇报现场情况和下一步准备撤离后,按照指示正确的方法、方位紧急撤离。撤离前清点本组人数,撤离后到指定地点。

通信警戒组人员指示正确的撤离方向后最后一道撤离现场。各救援小组到达指定集中地点后,再次清点本小组人数无误后,立即向副总指挥详细汇报事故情况,以便准确判断事故情况。

6.4 周边区域的单位、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

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应急救援的程序,立即电话通知周边区域的单位,视事故情况的大小做好疏散。一是采用上门通知;二是电话通报;三是采用高音喇叭通知,讲明事故的危害,并说明撤离到具体的地点和位置。

七 危险区的隔离、警戒

7.1 事故现场隔离的划分方式、方法

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发生后,由通信警戒组负责设立隔离警戒区。

事故中心隔离区标志为黄黑相间的警戒标志条。设立于主要道路附近的中心区域警戒线应派人员值守,提醒各类人员注意。并且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为疏散人员指明安全撤离方向、地点。并且注意相互间的联络,确保安全。

因为本地区为东南季风区,因此原则上规定生产区东、南面为安全区域。具体风向变化时按照副总指挥指定的安全区域转移。

7.2 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方法

事故发生后,通信警戒组人员将生产区大门开到最大,指挥厂内人员和车辆单向离开,并且禁止非救援车辆、人员再次进入,同时立即对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有序安排进入生产区。

事故外围波及区和受影响区的通信组警戒人员及时对道路进行管制,对人员车辆进行疏导,一律只准单向离开。严禁人员、车辆在事故外围逗留。

八 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8.1 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1)检测范围、对象

应急防护范围的划定:以公司为圆心,事故发生时下风向为主轴600扇形区。

应急监测对象:监测对象为污染发生区域及扩散区域内的空气。

布点方式与范围:监测主要是针对有毒气体的泄露,根据当地的风力,风向及有毒气体特性决定,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监测区域还需扩大。

(2)快速监测

A、检测人员接到事故通报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实施快速监测,及时将监测结果报告副总指挥,快测快报,必要时,可以采取先口头报告,后书面报告的形式。

B、副总指挥依据快速监测的结果,结合事故初步调查评估的结论,确定进一步行动布置以及是否启动精确监测程度。

(3)精确监测

A、精确监测程序一旦启动,化验室暂停一切例行工作,立即着手采样准备,实验分析,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实施监测、报告结果。

B、根据现场情况和监测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可能被污染的人数、范围,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措施。

C、事故得到控制,紧急情况解除后,事故应急处理人员立即进入现场,配合消防、卫生等部门指导相关人员清除泄露现场遗留危险物资,同时检测核实没有隐患、空气环境质量达标后,通知被疏散群众返回,恢复正常生产和生活。

(4)检测人员的防护和监护措施

A、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发生后,副总指挥根据事故性质、发展趋势,联系当地环保、卫生监督等部门来厂协助进行现场检测。

B、检测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好防护用具,进行事故波及区登记。检测人员不得单独行动,须2-3人一起进行检测。必须相互间能够联络、监护。可能发生更大事故时立即撤离检测区域。

8.2 现场实施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1)检测结果应该立即由通信警戒人员汇总汇报到副总指挥,副总指挥视提供的数据进行安排调节救援活动。

(2)现场实施监测时的浓度,在正常标准时,汇报后按上述正常程序操作;在检测人员预测事故有异常、可能发生更大事故时,应迅速通知在场人员撤离,并报告总指挥。副总指挥应该立即通知各救援小组妥善处置后按照指示方向、方位撤离。

8.3 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事故应急救援组织队伍的调度由总指挥统一调度。如果总指挥不在,则由副总指挥统一调度。

8.4 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副总指挥在接到救援小组及检测、监控人员的事故异常、可能扩大的报告后汇报总指挥,总指挥根据实际情况与副总指挥成员商议有效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然后迅速实施。

8.5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持续改进

 这一过程必须是在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基础上,演练结束后,副总指挥主要负责人或者组织指挥者应当组织评审,组织评审实际上也是一次再学习和全面提高的过程。对于组织指挥者,通过评审可以发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存在的战略和战术上的缺陷,并可以从中找到改进的措施,及时优化和修订,使应急预案始终处于编写一学习一演练一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状态,不断消除薄弱环节,从而使应急体系和应急预案的水平稳步提高。

8.6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如发现事故有扩大的可能性,应急救援人员必须立即从现场撤离,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进行汇报,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实施应急措施。
九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治疗

牢记意外事故医学救援的规则:首先处理最危急的症状与体征:呼吸停止、眼烧伤、皮肤接触、休克。遇到急性化学中毒病人也往往不知所措,误诊误治率较高。解决上述矛盾的最佳方案就是在危险废物意外中毒急救的基本原则中增加一条危险废物的求助信息援助,那就是:

(1)抢救最危急的生命体征;

(2)处理眼和皮肤污染;

(3)查明化学物质的毒性;

(4)特殊处理或对症处理。

受伤人员的救治的原则,具体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脱离危险区;第二步现场迅速、正确施救;第三步送医院治疗。

十 现场保护与现场消防

10.1 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1)根据危险废物的扩散情况或火灾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事故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的主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

(2)事故中心警戒区域边界上设立明显的黄黑警戒标志,并且派通信警戒组人员专人值守。

(3)除消防人员、应急救援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禁止进入各级警戒区域内。

(4)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应急救援无关的人员撤离现场,并且将相近的危险固体废物疏散到安全地点,以免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如果事故物质有毒时,警戒人员需要正确穿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取简单有效的防护措施、自身保护和相互监护措施。

(6)在公司高层建筑物上设立风向标,发生事故时人员向上风向转移,要有通信警戒组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指定安全区域,在疏散线路上设置疏散方向标志并设专人指明方向。

(7)各类人员不可在低洼处停留。

(8)要问清楚事故区及相邻区是否还有危险废物,可转移的组织人员转移,不可转移的视事故性质及采取必要相应的防护措施,最后要问清楚事故区是否还有其他人员滞留。

(9)各小组发现现场出现异常情况下要立即汇报副总指挥,副总指挥视情况通知各小组事故现场救援人员相互联系协调好,按照正确的方法、指定的方位紧急撤离,撤离前清点本组人数。

(10)通信警戒组人员指示正确的撤离方向后一道撤离现场,撤离前清点本组人数。

(11)非紧急撤离情况下,通信警戒组人员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控制事故扩大及疏散人员等原因,需要移动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10.2 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

(1)危险废物意外事故现场的洗消工作负责人应该由抢救灭火组组长担任,在事故抢救工作完成后进行洗消工作。洗消作业是消除化学灾害事故污染最有效的方法。

(2)洗消主要包括对人员的洗消和对事故现场及染毒设备的洗消。洗消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大量的清洁热水,通过特殊的洗消设备对人员和设备进行喷淋和冲洗。

(3)在清水无法达到实施洗消的效果时,必须用洗消药剂均混后的水进行洗消。洗消按照接待检查、除污更衣、喷淋洗消、检测更衣、转送医院的程序进行洗消作业。

(4)现场洗消应该及时,防止对人体或设施继续产生危害。对有可能对人与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要予以清除,防止对人二次危害。             

10.3 事故现场的清理

(1)事故处置工作完成以后,要及时搞好现场清理,消除危险后果,组织收整器材、洗消受污染的车辆和设备,填写事故现场记录,做好撤离现场的准备。

(2)对有毒化学事故中外逸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与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要予以清除,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

(3)及时组织人员收整器材。对在染毒区使用过的质检仪器,空气呼吸器、照明器材等不能用水洗消的器材,应擦试干净后装车。对抽吸泵、防护服装、洗消帐篷、警戒标志以及流进洗消污水的管线设备等进行集中,进行反复清洗,直至检测合格后才能装车。所有设备装车后要对车辆进行一次洗消后才能撤离现场。

(4)做好事故现场的处置情况记录,统计参战力量,画出现力量部署图,为搞好战评总结积累资料。

十一   应急救援保障

11.1 内部保障

11.1.1 应急救援人员

应急救援副总指挥负责人为我公司的管理人员,有多年的化工管理经验,并且经过安全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任职,对各类化工物质、设备、各种危险废物的性质均很了解,有较好的基础。

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分别是生产部、技术部、环保部和财务部负责人组成,均经过各类安全生产等培训,有较好的管理经验和实际操作经验,并且经过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学习,可以胜任副总指挥安排的各项和各小组工作。

各小组组成人员特别是抢险灭火组人员都是从生产现场一线的班组长和工人技术骨干中经过筛选而来的,多数经过压力容器或锅炉、危险品操作等特种作业培训,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和应变能力,再经过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学习,可以担任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11.1.2 资料的存放和保管

本预案及其他工艺、技术、安全文件资料由技术部门发放到各个科室、部门进行学习、了解,工艺流程图、厂区平面图、周邻区域位置图、气象资料、互救信息、及本预案并在安全技术部门资料室存有备份文件,一旦发生事故可以立即调阅。

11.1.3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

(1)各类灭火器材,分布在各车间、部门明显处;

(2)定点消防器材(水带、水枪、消防栓等),分布在各车间;

(3)黄沙箱,存放于相应有针对性需要的部位;

(4)铁锨,放置于仓库;

(5)警戒标志类物品,存放于相应需要的部位的应急箱内;

(6)运送物资的板车2-3辆,分布在各车间;

(7)应急防护用具、应急工具,存放于相应需要的部位的应急箱内;

(8)应急医疗药品、消毒液、洗眼液等,适量存放于相应需要的部位。

各类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和药品、药剂做到常备、有效,平时对这类器材物资进行定期检查、维护、测试,确保随时可以有效地使用。同时,这类器材、物资包括各种个体防护用具,仓库还应该多准备一些,以备急。

11.1.4 保障制度

(1)岗位安全职责

(2)安全值班制度

(3)应急救援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4)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

(5)应急救援队伍演练制度

   详细内容见后

11.2 外部救援

11.2.1 友邻单位互助的方式

与友邻单位的应急救援主管人员在平时应该多接触了解,能够相互知道对方的主要危险源物质名称、物化性质、应急处理措施等。同时,将各单位的联系方式、电话号码等登记在册,发生事故可以及时联络,友邻单位出动应急救援队伍相互帮助。

11.2.2 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

在发生危险废物意外事故重、特大事故情况下,在友邻单位的应急救援也无明显效果时,在通报事故发展情况的同时,立即请求县、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帮助协调应急救援力量支援,控制事态发展,避免事故扩大。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电话见后附件。

十二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响应、启动条件

12.1 本预案的启动条件

(1)依据危险废物意外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和从业人员的估测结果,可能发生以下任一情况的,可以启动本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①危险废物溢出

A危险废物溢出导致易燃液体或气体泄漏,可能造成火灾或气体爆炸。

B危险废物溢出导致有毒液体或气体泄漏。

C危险废物溢出不能控制在厂区内,导致厂区外土壤污染或者水体污染。

②火灾

A火灾导致有毒烟气产生活泄漏;

B火灾蔓延,可能导致其他区域起火或导致热引发的爆炸;

C火灾蔓延到厂区外;

D使用水或化学灭火剂可能产生被污染的水流。

③爆炸

A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因产生爆炸碎片或冲击波导致安全风险;

B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引燃厂区内的其他危险废物;

C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并可能导致有毒材料的泄漏

D已经发生爆炸。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贮藏、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各个环节可能导致引发的火灾、爆炸、泄露等事故进行不利情况下的辨识和分析,识别发生概率大、危害后果严重的事故和环节,作为应急预案关注的重点。

2)总指挥应该根据事故地点、物料性质、事态发展等决定应急救援形式或是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宣布进入事故紧急状态。

因本公司范围较小,而危险废物意外事故扩散面大,因此,任何危险目标、重大危险发生严重意外事故的,全公司设备立即予以停止运行,关闭各类放料阀,做好可靠的防护。其他无关人员立即撤出生产区,救援人员全力参与事故救援工作。

12.2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升级

依据危险废物意外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应急救援预案升级的启动条件。

如果是本厂能够控制的情况,则启动本厂应急救援预案,按照相应的事故类别立即发布救援命令,通知要求各救援队伍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部位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的程序和要求开始救援工作。

如果是重大事故或灾难性危险废物意外事故,以及依靠本厂能力不能控制或不能及时消除事故后果的化学事故,在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的同时,应该立即汇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及时争取政府有关部门、友邻单位和社会支援,将救援升级,以便尽快控制事故发展。

总指挥在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后,应该立即与公安、消防、环保、医疗、卫生监督部门取得联系,要求进行支援、现场检测和救援准备,为救援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

十三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终止程序

13.1 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根据检测部门测得的大气中有毒气体含量数据,已确认对人体无害,现场事故抢修已经完成,经消防抢修现场检查报告,已无有毒气体和其他危险品外泄。在事故后期,由每个救援小组组长向副总指挥汇报工作结束,人员疏散撤离、伤员现场急救后送医院、现场抢险和堵漏、灭火、洗消处理完毕,集中到安全区域后,全体人员经通信警戒组授权人员点名,必须确认人数无误。人数不对要立即问清情况,查明所属部门、去向,开展寻找工作,直到找到为止、人数确认。

13.2 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人员事故危险已经解除

最后,总指挥发布命令宣布结束事故紧急状态,终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本单位部门、周边友邻单位及相关人员事故危险已经解除。

同时,成立恢复生产小组,负责人由抢险灭火组组长担任,进行全面有序的维修工作,争取及早恢复生产。

十四 应急预案培训计划

培训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授课、组织参观、进行危险品安全知识竞赛、职工间相互交流心得体会等方式,平时可以利用会议、橱窗、公司报纸、广播、电视、宣传小册子、标语、图片等方式,以加强、加深印象。

培训主要的两种途径为:一是职工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应包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学习,使相关人员必须清楚自己在事故应急救援中的角色和应尽的职责。使广大员工能够熟悉整个程序并且掌握其要领。

应急救援的培训是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救援的重点,对各类人员教育培训后,才能了解事故的性质、危害、自救互救方法、处理方法等。

14.1 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教育在控制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危害中起着关键、重要的作用。培训主要以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重大危险源系统知识,应急救援专业技术、个体急救、事故调查、评估和预案内容及程序为主。每年培训课时不少于48小时。

通过培训,让应急救援人员能够了解预案内容和程序,了解所接触危险废物意外燃爆危害、健康危害、环境危害,应熟悉应急救援计划、了解生产工艺、掌握重点危险部位的设备布置及仪表、电气等配置情况,并且充分掌握各类物料的物化性质、应急处理方法、掌握自救、互救措施,掌握个体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维护保养,掌握特种设备和材料的消防、急救、泄露控制和设备的应急使用等。

14.2 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

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主要以预案内容和程序、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防火、防爆、防毒知识,自我个体防护知识及应用和自救、互救技术为主。每年培训课时不少于24小时。

14.3 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以会议、橱窗、板报、广播、电视、宣传小册子、标语、图片等方式,向周边群众广泛开展危险废物意外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救能力,提前为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心理准备,为今后配合厂家共同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疏散工作做好准备。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见下一页。

十五  应急救援演练计划

15.1 演练目的

(1)保证本预案的实用性、有效性、可行性和符合实际情况的程度,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要做到用得上,救得下,通过演练一方面可以检查副总指挥的应急能力,通过演练来验证应急救援预案的可靠性和正确性,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

(2)各应急救援队伍应付可能发生各种紧急情况的适应性;

(3)各职能小组之间相互支援和协调程度;发现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修订预案提供第一手的实际资料。

(4)演练主要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A、在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够运作;

B、人员是否能够安全撤离;

C、各应急救援小组能否及时参加事故抢救;

D、能否有效地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各类人员的培训计划:

培训对象

培训内容

培训时间

企业法人和管理人员

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各类标准、职业危害识别、安全教育、检查、制定预案内容和安全报告、事故调查分析方法

每年两个工作日

安全和应急救援人员

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重大危险源控制、应急救援预案内容、程序、专业技术、事故调查和评估

每年两个工作日

一般操作人员

规章制度、操作规程、防火、防爆、防毒知识、个体防护知识和应用、自救互救技术

每年一个工作日

(5)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持续改进。

这一过程必须是在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的基础上,演练结束后,副总指挥主要负责人或者组织指挥者应当组织评审,组织评审实际上也是一次再学习和全面提高的过程。对于组织指挥者,通过评审可以发现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存在的战略和战术上的缺陷,并可以从中找到改进的措施,及时优化和修订,使应急预案始终处于编写一学习、一演练、一持续改进的良好循环状态,不断消除薄弱环节,从而使应急体系和应急预案的水平稳步提高。

15.2 演练准备

(1)各部门应针对不同的物料,配备有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品,数量要求能满足关键岗位人员的应急使用需求,并放置在明显位置。

(2)仓库要备有足够备用滤毒罐、防护设施和其他辅助个体防护用品。

(3)操作人员要有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各种有害物资通过皮肤、呼吸等进入体内。

(4)各部门应针对不同的物料,配备有相应的应急救援器材,数量要求能够满足各类物料应急使用的需要,并放置在相应明显的位置。

(5)演练前必须组织参战人员先熟悉应急救援预案内容,按照分工对应急救援预案作好摘要、记录,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6)演练前进行实地查看,熟悉重大危险源所在地形、通道、水源、建筑以及附近相应的应急器材、设施。

15.3  演练范围

 定期组织各应急救援队伍和全体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演习,以提高救援能力,每年至少一次。

演习后进行总结,发现预案中有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通过渠道修改应急救援预案。

15.4  演练组织

(1)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由副总指挥负责总调度,副总指挥负责演练的实施,各组织机构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原定方案执行。

(2)在演练前对各级各类人员必须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先熟悉自己的分工,熟悉演练内容,熟悉地形、通道、水源、建筑、应急器材、设施等,确保演练的安全。

(3)演练可以邀请政府、安监部门的领导及管理人员、友邻单位等作为观察员监督整个演练过程。

(4)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且存在大量有毒危险废物意外泄露的模拟演练。

主要演习专业救援队伍防护器材使用,火灾控制,现场环境状况测定,周围容器的隔热降温保护,受伤人员的搜救和现场急救救援,人员疏散、撤离及安全警戒区的设立等。

(5)同时发生火灾、爆炸、有毒危险废物意外大量泄露事故的模拟演习。

(6)主要演习专业救援队伍防护器材的使用,点火源的控制,现场环境状况的测定,泄露区域防爆隔爆保护,泄露点堵漏,中毒人员的搜救和现场急救救援,人员疏散、撤离及安全警戒区的设立等。

(7)模拟演习必须与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一起演习,演习前要制定周密的演习计划和程序,检查演习所需的器材、工具,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对参与演习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十六  保障制度

16.1应急救援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为了宣传普及事故应急救援的安全知识,提高员工的自防自救能力和开展经常性的事故安全教育,特制订本培训制度。

(1)重大危险源所在部门对每名员工至少每年进行不少于48小时的安全应急培训。使全体员工会报火警、会使用消防器材、会使用应急救援器材、组织人员疏散和扑救火灾等基本应急知识和常识。

(2)对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事故应急培训及熟悉所接触物料性质,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通过培训,让应急救援人员能够了解预案内容和程序,了解所接触危险废物意外的爆炸危害、健康危害、环境危害,并且充分掌握各类物料的物质,应急处理方法,熟悉报警号码、程序,掌握自救、互救措施,掌握个体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维护保养,掌握特种设备和材料的消防、急救、泄露控制和设备的应急使用等。

16.2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

(1)各类应急救援装备、物资和药品、药剂做到常备、有效。

(2)平时对这类器材物资进行定期检查、维护、测试,确保随时可以有效地使用。一般为每月检查维护一次。

(3)仓库还应该相应多准备一些应急救援器材、物资包括各种个体防护用具,以备急用。

(4)每月对分布于各车间、部门的各类应急救援设施、装备进行一次检查。

(5)每月对应急救援的资料更新、通信系统、设备照明、运输车辆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到常备不懈,有备无患。

16.3应急预案、救援队伍演练制度

演练主要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够运作;

(2)人员是否能够安全撤离;

(3)各应急救援小组能否及时参加事故抢救;

(4)能否有效地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5)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由副总指挥负责总调度,副总指挥负责演练的实施,各组织机构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原定方案执行。

(6)在演练前对各级各类人员必须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先熟悉自己的分工,熟悉演习内容,熟悉地形、通道、水源、建筑、应急器材、设施等,确保演练的安全。

山东jdb电子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板上市企业,代码603086。下设潍坊jdb电子化工有限公司、辽宁jdb电子农业科学有限公司、济南jdb电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济南瑞斯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博兴县盛信达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六个全资子公司,集团运营总部设于济南高新区,三个生产基地分别设于滨州博兴经济开发区、潍坊滨海临港化工园和辽宁葫芦岛北港工业区。公司主要从事农药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联系我们
地 址:济南市高新区新泺路2008号银荷大厦D座6楼
电 话:0531-88875376
传 真:0531-88875376
企业邮箱:HR@pnfdc.com
  邮箱订阅

公司主要从事除草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同时兼营杀菌剂、医药及农药中间体。
您有任何问题请留下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山东jdb电子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7050640号   技术支持:济南优美嘉   实验室废水处理设备
友情链接: